帮你快速找医生

肾结核(tuberculosis of kidney)

2020年03月20日 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泌尿生殖系其他器官结核,大多继发于肾结核,结核杆菌侵入肾脏,首先在双肾毛细血管丛形成病灶,但不产生临床症状,多数病灶由于机体抵抗力增强而痊愈,此时称为病理性肾结核。如侵入肾脏的结核分枝杆菌数量多、毒性强、机体抵抗力低下,则可侵入肾髓质及肾乳头,产生临床症状,此时称为临床肾结核。
1.诊断
遇有下列情况应想到肾结核的可能:
1)有慢性膀胱刺激症状即尿频、尿急、尿痛,而尿内又有蛋白和红、白细胞者;
2)青年男性患者表现为慢性膀胱刺激症状;
3)逐渐加重的尿频、尿急、尿痛或伴有血尿,经抗感染治疗无效者;
4)尿液呈酸性,有脓细胞而普通培养无细菌生长者;
5)有肺结核或其他肾外结核病灶,尿液出现少量蛋白,镜检有红细胞者;
6)体检发现前列腺缩小、变硬,表面高低不平,附睾、精囊硬节或输精管增粗,阴囊有慢性窦道者。
以上为肾结核的常见表现,但有相当一部分不典型病例可能没有上述表现,这类不典型病例往往从临床表现及一般化验检查中不易作出诊断,但却具有以下某种特征性表现:
1)中青年患者反复出现无症状血尿;
2)仅有轻微腰痛而无膀胱刺激症状,静脉肾盂造影(IVU)显示不明原因之一侧输尿管下端梗阻;
3)无症状而偶然体检IVU显示一侧肾脏不显影;
4)仅有顽固性尿频而无其他明确原因。 上述表现对肾结核的诊断有很大帮助,然而尚需作进一步全面系统的检查,以确定诊断。
2.鉴别诊断
(1)泌尿系统慢性非特异性感染 
慢性肾盂肾炎引起的非特异性膀胱炎有较长期的膀胱刺激症状,无进行性加重,可有发热、腰痛等急性肾盂肾炎发作史。慢性膀胱炎可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血尿常与膀胱刺激症状同时发生。而肾结核引起的膀胱炎以尿频开始,逐渐加剧,无发作性加重,血尿多在膀胱刺激症状一段时间后出现。结核性膀胱炎合并非特异性感染约占20%,多为大肠埃希杆菌感染,尿液培养可发现致病菌。慢性膀胱炎一般不是独立疾病,常有诱因存在,应行全面检查以排除肿瘤、结石、先天畸形等。
(2)尿道综合征:女性经常突然发作的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时好时犯。发病时尿常规检查呈阴性。因而有膀胱刺激症状女性患者发病时应行尿常规检查以除外本症。外阴检查常可发现有处女膜伞或尿道口与阴道口间距较近,且无白带过多或阴道炎现象。
(3)泌尿系结石:血尿多为运动后全程血尿、血量不多、鲜有血块。肾结石静止时仅有肾区疼痛,发作时可引起肾绞痛。膀胱结石亦可引起长期、慢性膀胱刺激症状,尿常规有红、白细胞,但常有尿流中断、排尿后下腹疼痛加重等现象,多发生于男性小儿或老年患者。结合B超、X线检查可作出鉴别诊断。
(4)泌尿系肿瘤:常以无痛、间歇性肉眼血尿为主要症状,膀胱肿瘤合并感染或晚期者可有尿频和排尿困难而与肾结核相似,但肿瘤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血尿量较大并多有血块,可行B超、CT和膀胱镜检以确诊。
(5)慢性肾炎:有时肾结核被误诊为肾炎,后者其实并无膀胱刺激症状,多有高血压,尿常规中有大量蛋白而仅有少量红、白细胞,颗粒或白细胞管型。
3.治疗
临床肾结核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患,不治疗难以自愈,由于输尿管及尿道管腔较细,一旦发生结核病变,极易发生狭窄及梗阻,导致肾、输尿管积水,更促进了患侧肾结核病变的发展,若合并其他细菌感染,患肾功能将很快被完全破坏,形成脓肾。如健侧输尿管口或输尿管下段结核性狭窄或反流,则可致健肾积水,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泌尿系结核应以药物治疗为主,抗结核药物不仅使早期肾结核病变获得痊愈,还可使一些患者缩小了手术治疗范围。肾结核的治疗应全面考虑肾脏病变损害和患者全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1.全身治疗:包括休息、避免劳累、注意营养及饮食。
2.药物治疗:诊断肯定,病变范围明确,肾功能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尿路梗阻等情况已查明的患者应尽早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用药原则为早诊断,早用药,联合运用,持续足够疗程,但应切忌以下两点:①无任何诊断依据,随意试验性用药。②确诊为肾结核患者,不严格按照治疗方案用药,从而诱导结核杆菌产生耐药性,给进一步治疗带来困难。国内外数十年来采用异烟肼、链霉素及对氨基水杨酸联合治疗,疗程2年,结核菌转阴率达96%。但对氨基水杨酸对胃肠道刺激性较大,长期应用链霉素则对听神经有一定的毒性,使患者常常不能长期坚持用药,或不规则用药而达不到治疗效果。1966年利福平问世后,发现它有快速杀灭结核菌的作用。1972年后应用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短程化疗方案,使结核病疗程缩短而疗效维持。有学者应用利福平和异烟肼治疗肾结核6~8个月后肾切除病理标本,发现组织内结核菌被全部杀死,空洞愈合,肾实质可予保留。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及吡嗪酰胺现已取代原先药物成为一线抗结核药物。
常用抗结核药物:
1)异烟肼(isoniazid):对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能杀灭细胞内外生长旺盛的结核杆菌,对生长缓慢和间歇繁殖的细菌效果较差。特点为疗效好,用量少,口服吸收好、毒性低。主要副作用为周围神经炎和肝炎。异烟肼的结构与维生素B6相似,可使体内维生素B6贮存减少。神经炎的发生与药物剂量有关,长期应用异烟肼时应同时服用维生素B6。肝炎常见于老年人及乙酰化低患者,长期服用异烟肼可使血清转氨酶升高,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如转氨酶明显升高应停药,停药后转氨酶一般可恢复正常。 
2)利福平(Rifampicipicin):对繁殖期结核杆菌作用最强,对静止期结核杆菌亦有杀灭作用,但所需浓度较大。利福平还能穿透细胞膜进入巨噬细胞,对其中的结核杆菌有杀伤作用,是全效杀菌药。副作用较轻,主要为肝脏毒性、消化道反应及皮肤症候群等。肝毒性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肝脏肿大和黄疸。早期无症状性转氨酶升高一般可自行恢复正常而无需停药。应当指出,原有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和老年患者更易于出现肝毒性;利福平与异烟肼合用后肝功能异常者增多,应密切观察。消化道症状常见者为恶心、呕吐、厌食、腹痛,但一般不影响继续用药。皮肤症候群多发生在用药早期,于服药后2~3h出现,以面部最为常见,皮肤红、痒,眼部发红,若持续发作可行脱敏治疗。 
3)乙胺丁醇(Ethambutol):早期认为乙胺丁醇为抑菌药,近期发现其有杀菌作用,在中性环境下作用最强。与其他抗结核药无交叉耐药性,临床上可用于对链霉素或异烟肼产生耐药性的患者。与利福平和异烟肼合用可增强疗效并延缓耐药性产生。口服常量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最主要为视神经毒性,表现为视觉敏度减退及色觉丧失,多在用药后2~6个月内出现,发生率与剂量有关。视觉功能改变一般可不停药,一旦出现神经炎则需停药并予大剂量维生素B1,烟酰胺及其他血管药物。
4)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对牛型结核杆菌及非典型结核杆菌一般无抗菌作用,但对人型结核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酸性环境有利于其发挥作用。巨噬细胞内pH值低,细菌生长缓慢,其他抗结核药难以杀灭结核菌,是结核病复发的根源,但吡嗪酰胺可对巨噬细胞内酸性环境中的结核杆菌具有特殊的杀灭作用。单独用药易产生耐药性,需与异烟肼或利福平合用。主要副作用为肝损害,但每天用量低于2g时肝毒性少见。治疗期中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发现肝大、肝区痛、转氨酶升高应停药观察,一般可逐渐恢复正常,损害较严重者需及早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此外,吡嗪酰胺的代谢产物可与尿酸竞争而抑制后者的排泄,可使体内尿酸积聚,引起关节疼痛。 
配伍方案:
异烟肼300mg/d;利福平<50kg者300mg/d,>50kg者450mg/d;吡嗪酰胺25mg/(kg·d);或<50kg者1.5g/d,>50kg者2g/d。2个月后停用吡嗪酰胺,再服用异烟肼、利福平4个月,总疗程半年。 异烟肼300~600mg/d,利福平300~450mg/d,乙胺丁醇600~750mg/d,连用2个月后停用乙胺丁醇,再服半年如症状消失,尿结核菌转阴,再服异烟肼1年以上。 为减少异烟肼的不良反应,可同时服用维生素B<sub>6</sub> 100mg/d,服用乙胺丁醇者每6周检查视野1次,以尽早发现神经损害。肾病变严重或膀胱病变广泛时,前2个月可加用链霉素1g/d。现提倡药物于早饭前半小时 1次顿服,可使药物在体内达到较高浓度,有较好的消灭结核杆菌和预防耐药菌株产生的作用。用药期间应每月检查尿常规1~2次,并行结核菌培养、结核菌耐药试验;每3个月行超声检查及静脉尿路造影,以观察疗效。若用药6~9个月仍不能控制者应考虑外科治疗。 
抗结核药物停药标准:
1)排尿紊乱症状完全消失。
2)全身症状明显改善,血沉、体温正常。
3)反复多次尿常规检查正常。
4)长期、多次尿检抗酸杆菌阴性。
5)尿结核杆菌培养阴性。
6)静脉尿路造影示病情稳定或已愈合。
7)无其他全身结核病灶。
(3)手术治疗 
抗结核药问世之前,肾切除曾为肾结核的主要治疗方法,而现今在抗结核药物的治疗下,有些早期结核可避免手术治疗,有些原先需行肾切除者可仅行病灶清除、肾部分切除或整形手术。术前需应用抗结核药2~3周,保留肾脏的手术则术前至少需用药4周。 
1)肾切除术:
适应证:-肾脏广泛破坏,功能已丧失或接近丧失,对侧肾脏正常,轻度积水或有轻度结核病变; - 一侧肾结核并发持续严重出血; - 肾结核合并难以控制的肾性高血压; - 结核性脓肾、特别是合并继发感染; - 无功能的钙化肾; - 结核菌耐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 肾结核合并该侧肾脏恶性肿瘤。 肾结核发展至晚期时,结核病变蔓延至肾周,X线片上外形不清或肾蒂附近有钙化淋巴结阴影时,手术常较困难,对此类病例,应特别注意勿损伤附近脏器。右侧可能损伤下腔静脉及十二指肠,左侧应注意脾脏和胰腺。因此,肾切除时尽量切除肾周脂肪,但在特殊情况下亦可采用肾包膜下切除术。 进行患肾切除时,输尿管亦需切除,切除长度视输尿管病变范围和程度而定。若输尿管病变范围广泛而严重,输尿管粗而壁厚,腔内有干酪样物,则仅行输尿管部分切除后残端在术后多会导致重新发病,应一并将输尿管全部切除直至膀胱入口处。若输尿管病变较轻,术后不会重新致病,则行常规部分切除即可。但应注意,如果输尿管残端腔内存在结核组织,可能会影响肾脏切口愈合导致切口感染甚至窦道形成。因此,应用苯酚(石炭酸)烧灼残端,再以酒精中和,生理盐水清洁,丝线结扎,尔后以脂肪组织覆盖包埋,使其与肾切口隔开。 若膀胱结核病变严重,膀胱容量小,则术前应留置导尿管,以防术中膀胱过胀引起大出血。如肾结核合并附睾结核,在一般情况许可下,可同时切除附睾。 
禁忌证: - 双肾严重结核,合并氮质血症; - 存在严重出血倾向; - 合并泌尿生殖系外活动性结核; - 全身情况不良,严重贫血者。 
2)肾部分切除术:局限性结核病灶在经短程药物治疗后多能治愈,加之肾部分切除术手术较复杂,易产生并发症,已很少用于治疗肾结核,惟以下情况时,可考虑肾部分切除术。
局限性钙化病灶经6周药物治疗无明显改进;钙化病灶呈扩大趋势,有破坏整个肾脏危险时。未经正规药物治疗者,身体其他部位结核未控制者及同侧输尿管、膀胱已有明显结核浸润者不宜施行肾部分切除术。
3)肾结核病灶清除术:适用于靠近肾脏表面的闭合性结核空洞,以及孤肾或双侧肾脏局限性结核脓肿与肾盏不相通,有无钙化者均可手术。现可在X线或B超导向下行穿刺抽脓,脓腔内注射抗结核药物,效果良好,用以替代肾结核病灶清除术。
4)整形手术:整形手术运用于肾结核已经药物控制而输尿管狭窄者,引起输尿管结核狭窄最常见的部位为输尿管膀胱连接部,此处发现的狭窄即使患者未出现肾结核临床症状亦应考虑有结核可能。其次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中段输尿管狭窄较少见。少数患者全长输尿管狭窄纤维化甚至钙化,此种情况下,肾脏病变均很严重而不能施行整形手术。
5)输尿管下段狭窄可切除狭窄段后行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一般采用肾盂输尿管离断整形术,术后应用“双J管”行内引流,保留4~6周,可减少术后再狭窄机会。极少数中下段狭窄者,需采用游离回肠襻替代大段输尿管,以恢复肾盂与膀胱通路。由于结核性膀胱炎原本存在不同程度的结缔组织增生,无法施行膀胱壁管式(Boari flap法)重建10cm以内的狭窄。因多为一小段狭窄,经膀胱镜施行输尿管口及输尿管末端切开扩张术,效果亦难遂人意。